
摩拜单车或许生死难料 但这可能是未来交通会有的样子2016-9-12 编辑:环球科技博览小编 来源:互联网
导读:新浪科技 李根
厦门大学可能是共享自行车最早的尝试者之一。早在2010年,这家位于东南一隅的高校就推出过“小绿计划”,只要有周身绿漆的自行车,校园内师生人尽可用。
这些自行车最早来自学生的遗弃和捐赠。...
新浪科技 李根 厦门大学可能是共享自行车最早的尝试者之一。早在2010年,这家位于东南一隅的高校就推出过“小绿计划”,只要有周身绿漆的自行车,校园内师生人尽可用。 这些自行车最早来自学生的遗弃和捐赠。因为厦大校区跨海分布的缘故,大一大二以后,漳州校区会出现大批因搬家剩下的自行车。于是厦大最先在相对封闭的漳州校区推行“小绿计划”:首先检测维修确定共享的自行车,其次统一刷上绿漆并逐一编号,最后供校内师生随停随用。 厦大2010年开始推行的小绿共享单车初试水 作为一个公益且深具人文关怀的项目,小绿让厦大管理者备感自豪,但问题也随之出现。 第一是丢失,虽然统一刷漆并有编号,但仍旧不能避免车辆丢失,有些还是学生自己骑到了校外; 第二是私用,“小绿”天生的参差不齐,让质量不错的“小绿”出现被私自上锁的情况; 第三是维修,虽然设置了统一的维修点,但并不每一辆坏掉的“小绿”都能被耗时费力地送到维修点;最严重的问题是破坏,因为不收费、不记名,小绿并没有遭到合理使用,“无恒产者无恒心”的问题开始上演。 厦大官方为此做过多方面尝试,一方面在车源质量上做保障,甚至为此专门购入一批新车,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宣传引导和巡检力度,凡私自上锁和不正当使用者都将面临处罚。 然而从最后效果来说,显然与最初愿景越走越远。因为“小绿计划”,投入的人力和精力比自行车私有时要多得多,效率上并未得到明显提升。 其实当时有学生专门提议过,可以推行校内自行车有桩化停用,并通过刷学生卡的形式确定使用者身份,但校方认为这会是一个浩大而繁复的工程,最后并没有施行。 北京2012年开始推行的公用自行车2年以后,自行车有桩化使用开始在北京等大城市得到施行,在朝阳、通州和昌平最为明显,只要通过公交卡,便可在固定的停车桩位骑走使用一辆自行车。不过还车却不方便,临时停靠还有丢失的风险。最为关键的是,与所有官方主导的项目一样,整体用户体验欠佳,无论是起初的申请,还是自行车本身存在的故障查修。 移动化解决方案 实际上,在ofo和摩拜单车等项目引起关注前,共享自行车的想法就已经被尝试过。但ofo,特别是摩拜单车之所以能够在近期迅速引发关注,和其解决共享自行车问题的背后思路分不开,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和共享经济概念的普及。 起于北大校园的ofo项目ofo是校园创业项目。自2015年9月开始,几个北大自行车协会的毕业生开始希望通过校园内的封闭环境试水自行车共享。彼时正是共享经济火热无比的时候,他们通过学校签约的方式,统一购买自行车,安装传感和智能装置,再让学生通过专门App,实现定位、解锁、用车、付费等用车流程,同样,车辆报修和监测也通过该App。值得一提的是,ofo在校园环境内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另一方面,它对于更加复杂的校外环境还难以把握,在4月谈到目标时,ofo给出的说法是优先覆盖全国500家高校。 有趣的是,更加复杂的校外市场开始被一家来自上海的“优步”基因的项目进行摸索。2014年,前优步上海负责人的王晓峰创立摩拜单车项目,在不断打磨探索后,推出了独特样式的车型,并在近期推广进入北京时,引发更大规模的关注。
关键词: 本文为【广告】 文章出自:互联网,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
||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Copyright @ 2012-2015 世界科技博览 保留所有权利 |